六月底,珠海又一个体育公园将向市民开放



体育福音  

一起健康运动吧

The Sports


  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其中,以\"体育、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生态体育园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6月底开放。

  圆明新园城市生态体育园羽毛球馆。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作等业态。

  《珠海市体育发展"十三五"系列规划》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石磊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特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正在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研统计,目前,我市健身休闲产业规模达到45亿左右,吸纳了近3%的就业人口。我市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如社区体育公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华发集团和九洲控股都已经形成体育产业板块,一批健身休闲业的民营企业也正在快速成长。特别是游艇帆船制造、运动头盔、帐篷及相关户外用品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横琴网球中心。

  近两年政策红利的频繁降临,上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下到《珠海市体育发展"十三五"系列规划》《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及今年4月5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刺激了健身休闲市场的发展,为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之都"

  尽管珠海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具有生态环境、地理区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条件优势,但目前产业整体规模依然很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拉动和辐射作用还不明显,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品牌管理薄弱,尚未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

  针对以上现状,石磊建议,应结合珠海禀赋条件,充分发挥健身休闲业在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中的作用,形成山地户外、水上、海上、海岛、滩地、低空等立体的运动休闲体系,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之都"。

珠海的帆船运动。

  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发展现代运动休闲业。"特别是要发展以健身休闲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业,带动高尔夫、网球、帆船、自行车、赛车运动等项目产业的发展。 "

  同时要与珠海的文化休闲业联动发展,建设一至二个运动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健身休闲业还应该与医疗、养老、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市文体旅游局体育产业科获悉,正是充分考虑到珠海优势及特色,《意见》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包括滨海特色、滨江(湖)特色、山地户外特色、海岛特色、横琴特色、航空特色等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健身休闲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前山片区将新增一家健身休闲综合体

  《意见》提出,将依托东部中心城区与西部生态新城,建设西部城区市级体育中心。同时,建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14处,其中现状设施的保留、提升6处;2020年规划新增8处,实现各区均有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另外,将继续推进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有效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乡村十里体育健身圈"。我市还将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

梅华社区公园。

  采访获悉,目前,老香洲有大镜山水库社区体育活动中心,新香洲有梅华公园、海天驿站等活动场所,不久的将来,吉大、兰埔、前山周边的居民也将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健身休闲场所。据悉,珠海九洲控股集团依托圆明新园优质公共资源,正在建设以"体育、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生态体育园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配套排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青少年高尔夫球培训中心等球类设施,并建立大型青少年体能与形体培训中心。

  据项目建设方珠海亮华圆明新园生态体育园负责人丁国旗介绍,建成后将更加完善和丰富我市的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并包含老龄人体育活动中心、群众性小球活动推广中心、珠海市最大的青少年体能训练与形体培训中心等公益服务。希望给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大众化休闲健身功能,特别是满足广大青少年训练教学的需求。

  据悉,六月底,生态体育园部分蓝球、网球、羽毛球及部分全民健身器械将向市民开放。

  专家建言: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制定配套措施

  《意见》中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集团,如:支持华发集团积极参与以网球为龙头的体育竞赛表演业运营;支持九州控股集团积极参与以海上和水上项目为主的运动休闲产业综合运营等。

为农社区公园。

  在如何支持健身休闲企业发展上,石磊建议,市政府应该深入研究近期国务院密集出台的有关发展健身休闲业文件,制定在本市的相关落地和配套政策。他表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清理不利于健身休闲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海事、边防、海关、交通、旅游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共同清除阻碍和制约本市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制度藩篱,创造有利于本市滨海运动休闲旅游的政策环境。"

  分析获悉,尽管国务院三年前就要求地方设立体育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但是珠海在这方面的支持远远落后于深圳和广州,甚至落后于不少内地城市。石磊建议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创造有利于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各类健身休闲俱乐部、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扩大有组织的健身休闲活动,扩大消费人群,助推"幸福珠海"和"健康珠海"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数据看发展

  1、“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

  从2016年起,我市将四年一届的珠海市运动会改革成每年举办一届的"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设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等48项(次)比赛,首个体育比赛从9月17日开始,到最后一个比赛12月25日结束,历时4个多月,参与人数达8万人次,带动了全体市民参与群众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我市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2016年对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斗门区体育馆进行了对外免费(低收费)开放。

  3、社区体育公园数量达165个

  截止2016年,我市社区体育公园数量达165处,基本实现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并与绿道网连接起来,构成"点、面"相结合的绿色低碳立体全民健身场地网络,基本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在全国成为城市特色。全市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基本达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到2.02平方米

  4、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93%

  2016年,我市全民健身指导队伍不断壮大,全年共培训8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240人,三级620人)。全市24个镇、街道均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达到5000人,达到每万人25名,在全省处于前列;积极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全年测试人数1556名,合格率93%,优秀率41%。市和斗门区国民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站,免费为市民进行体质测试,全年测试人数3200名。市民科学体育健身意识逐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